李飚
发布:会议活动策划公司来源:huodongk.cn发表时间:12月21日
国家大剧院打击乐节已于本月中旬盛大开幕,十余场精彩打击乐演出火热进行中。月5日、7日,李飚打击乐团音乐会和其参演的打击乐节闭幕音乐会将分别在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作为世界顶级打击乐团,李飚打击乐团演奏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跨越古典与爵士、现代与流行,以不拘一格的演奏形式为观众带来色彩斑斓、动人心魄的音乐世界之旅。而李飚如何与打击乐结缘?本届打击节中,他将携乐团带来怎样的精彩表演?让我们一起走进李飚的音乐故事。
只有坚持才能脱颖而出
李飚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学习音乐源自一场偶然。五岁那年,父母送他去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学习舞蹈,他却阴差阳错地走进了乐队,学起了木琴。尽管这一出纯属机缘巧合,但李飚的父母却敏锐地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坚持让他学习音乐,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父母坚韧、朴素的精神,对李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记忆里,父母总会告诫他:世界上比你有才华的人很多,但只有坚持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李飚眼前还时常浮现出一个画面:夕阳下,父亲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在前面缓缓地走着,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在那个自行车是大多数人唯一代步工具的年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载的不是年少的李飚,而是一架贵重的木琴。琴是从学校借来的。在当时,一架木琴售价好几百元,对一个月收入不过百元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飚的父亲就和学校商量,让孩子周末放假的时候把琴借回家练习。年少的李飚紧紧跟随在父亲的身旁,寒来暑往,在他的余光中,总有那架木琴安静地躺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上。
现如今音乐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但打击乐也不一定会是大多数孩子的首选。在李飚成长的年代,更是如此,而他却凭着一股韧劲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全职打击乐演奏家之一。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李飚远赴海外求学,先后在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慕尼黑国立音乐学院深造。工作重心转移回国内后,李飚依然常年以打击乐演奏家和打击乐教授这两个身份活跃在国内外的艺术舞台上。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李飚并没有把“成为指挥家”当成自己的一项职业规划。
和偶然入行不一样,成为指挥家更像是一种水到渠成。“打击乐家转行当指挥有自己的优势,因为我们对乐队的节奏脉动把握得更清楚。”李飚回忆起早年在柴科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上学时的情景,说当时就有指挥专业的老师鼓励他去上指挥专业课,并觉得他应该从事指挥事业。尽管彼时年少的李飚把一腔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打击乐,但年的一次机遇还是把他推上了这条道路。
年,李飚受邀参加德国麦伦堡音乐节,同样来参加音乐节的还有匈牙利李斯特室内乐团。这支乐团选了一批难度高且相对冷门的曲目,临时拜托主办方帮忙找一个指挥。事出突然,主办方没有时间联系任何一个不在场的职业指挥家,情急之下就找到了李飚,却没想到后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自此,一扇全新的大门为李飚打开了:他第一次站上指挥台,一站就连演了六场,从此彻底爱上了这种挥洒纵横的感觉。
从演奏家转型成指挥家,李飚感到自己接触到了音乐不同维度的魅力。“我们平时练习,别的音乐家会说你原来都是背对我们的,现在你也正对我们了。”李飚说,“当然这是玩笑了。虽然音乐本身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原来作为一个独奏家,考虑的更多是自己,现在作为一个指挥,你要考虑的是全盘的东西。
把打击乐从乐队后排带到台前
打击乐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世纪以来,现代著名作曲家开始意识到打击乐的巨大可能性,并创造出许多形式丰富的作品。刚刚回国任教的时候,李飚注意到国内的观众还没有足够的机会深入了解打击乐,说起打击乐,印象还停留在管弦乐团的最后一排,或是小型乐队里的架子鼓,他因此非常希望观众能在国内的舞台上欣赏到具有世界水平的打击乐。
“对于我们艺术家而言,很希望打击乐能有更多机会在国内舞台上出现。”国家大剧院接纳了李飚的建议,自年起,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国家大剧院国际打击乐节”,让中国观众可以不出国门,便能够欣赏到来自世界的打击乐艺术。最初,“打击乐节”在双数年的月举行,但因为李飚希望能有更多学生利用放暑假的机会走进剧院,了解打击乐,因此从年开始,打击乐节改期到8月——于绚烂的盛夏里绽放节奏。作为一名学院教授,李飚曾经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流露出对音乐教育的关心,他认为国内的孩子们过早地开始学习一些难度高的大作品,实际上效果远不如走进剧院聆听一场好的演出。
今年打击乐节开幕的前夕,李飚在与北京观众的见面活动现场说到:“每次来打击乐节我都心潮澎湃,希望通过打击乐节培养出更多打击乐的热爱者,其实打击乐节不仅仅为专业人办,更多的是为了介绍这类乐器,为了北京的朋友们、甚至于国内的听众们而办。今年打击乐节正好碰上国庆节,是一个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月5号,我们将第一次登上北京艺术中心,演一套横跨世纪的作品——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韵味与探戈的激情完美融合,展现打击乐的魅力。7日晚的闭幕式,我们邀请了来自中国、巴西、德国、丹麦四个国家的打击乐家,这不仅是对打击乐艺术的深度致敬,更是一次中外打击乐好友之间的激情碰撞与融合。我和我的朋友们共同策划、精心编排的曲目,也是我们多年后的重聚,希望观众在这场‘千锤万击’中有所震撼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