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春节:文化的瑰宝与传统的庆典
发布:会议活动策划公司来源:huodongk.cn发表时间:02月03日
春节到,春节到,欢欢喜喜真热闹!
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时间就在农历正月初一,是咱们中国所有节日里最最最隆重的一个!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要热热闹闹地过春节。
要说春节的历史啊,那可真是悠久,它起源于商朝时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 1 月 1 日就成了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则被叫做春节。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正月初一这天可是很重要的,被称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迎神祭祖,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占卜气候,祈求丰收。
春节的各种活动在各地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有这些:除夕夜,俗称大年,家人团聚,吃顿团年饭,一起守岁;贴门神和春联(汉代的习俗是在门户上画鸡、悬苇,或者在桃板上画神荼、郁垒二神像,用意是驱逐瘟疫恶鬼,后来演变成了门神和年画);正月初一,人们走亲访友,俗称走喜神方,互相祝贺,这就是拜年啦。另外,各地还要放爆竹,以驱祟迎祥。
春节来临,福来到!
春节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但春节怎么能少了贴春联呢!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挂好门神、摆上年画,热热闹闹过大年啦!春联,也叫对联、门对、门贴,可是增添过年气氛的好东西呢!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那时候,人们在大门两旁挂上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两个神仙的名字,用来驱鬼辟邪。每逢春节,大家都会用新的桃符替换旧的,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习俗。
到了公元 年,后蜀主孟昶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可他写得不咋地,孟昶只好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这以后,题桃符就慢慢变成了写春联。后来,随着纸张的大量生产,人们开始用纸代替桃木板,这就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在明朝开始流行起来。据《簪云楼杂说》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由于皇帝亲自带头,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爱和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就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啊,贴春联可是咱们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呢!它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大家都快来贴春联,迎接新年的好运吧!
欢欢喜喜过大年,事事顺心又如意!
#分享家乡的春节习俗##春节倒计时评论##晒出你的春联祝福诗#